科学的教案

时间:2024-07-22 14:39:11
关于科学的教案

关于科学的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科学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科学的教案1

一、设计意图:

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正因为水与我们生活的密切性,小朋友很早就接触并认识了它,在玩水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如船为什么会浮在水上走?

为什么有些东西会浮在水面而有些东西沉在水里……等等。《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因此,我选择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作为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在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了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会了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二、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尝试用简单的图画记录观察和探索的'结果。

2、积极思考,大胆操作和用语言较完整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3、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乐趣以及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1、每组一大盆水、一块擦手毛巾。

2、每组一个筐,内有雪花片、泡沫、硬币、棉签、圆铁片、塑料瓶、铁钉、记号笔若干。

3、个人记录表每2人一张。

四:重点难点:

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的能力。

五: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怎样帮助蚂蚁过河?

(幼儿开动脑筋:游泳圈、小船等)

基本部分:

1、引出沉与浮的概念,认识沉与浮的标记

师:为什么游泳圈可以帮助小蚂蚁呢?出示沉与浮的标记,指导幼儿如何画标记。

2、幼儿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寻找帮助小蚂蚁的方法

是不是和你们猜的一样呢?老师这里有一张记录表,等一会请小朋友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把这些材料放进水里一个个试一试,2个人一组,一人记录,一人操作。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3、集中分享探究结果。

请一组幼儿讲解记录结果。

师小结:小朋友们都观察的很好,雪花片、棉签等会浮上来,圆铁片、硬币等会沉下去。

4、引导幼儿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探究:借助辅助材料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幼儿探索,教师指导。

5、展示幼儿探索结果。

请个别组幼儿讲解自己的探索结果,教师进行总结。

(三)结束部分:

安全教育,引导幼儿不要玩水,学会自救。

师:小朋友们真棒,在你们的帮助下,小蚂蚁已经上船了。水有很多神奇的力量,但是水太大了,也会给我们带来危害,所以我们不要到河边玩水,遇到危险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游泳圈、盆、木头等物品自救。

关于科学的教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掰蚕豆,让幼儿感知蚕豆的特征和用途。

2、产生操作探索蚕豆的兴趣。

活动重点:

通过掰蚕豆,让幼儿感知蚕豆的特征和用途。

活动难点:

产生操作探索蚕豆的兴趣。

活动准备:

每位幼儿1-2粒蚕豆荚,各种蚕豆食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蚕豆娃娃,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出示蚕豆娃娃的指偶:

你们认识我吗?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就是蚕豆娃娃。

与小朋友们互相问好。

二、认识蚕豆荚的外形特征。

1、引导幼儿认识蚕豆荚的的形状和颜色。

2、让幼儿摸一摸,体会摸上去的感觉。

3、你觉得它像什么呢?

教师小结:这叫蚕豆荚,蚕豆荚是绿色的,长长的,两头尖;摸上去有点毛;捏一捏,硬硬的;像小船,像月亮。

三、认识蚕豆的外形特征。

1、看一看,里面的蚕豆的形状、颜色。

2、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3、闻一闻:有什么气味。

4、想一想:蚕豆与蚕豆荚的关系。

四、幼儿操作:掰开蚕豆皮,观察蚕豆瓣。

教师小结:蚕豆荚里面有蚕豆,蚕豆是扁扁的椭圆形,淡绿色,掰开皮,里面有两片豆

五、通过品尝,了解蚕豆的.作用。

1、品尝蚕豆食品,知道蚕豆的多种吃法。

2、启发幼儿说说还吃过哪些用蚕豆制成的食品。

娃娃是小班幼儿所喜欢的,用蚕豆娃娃引出课题,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分步进行探索,先从外面的蚕豆荚开始,到蚕豆的外形特征,再到观察蚕豆瓣,让幼儿有层次的探索理解。

通过品尝,让幼儿进一步体验。并扩散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关于科学的教案3

活动目标:

1. 知道气球变鼓是因为充入了空气,感知空气的存在。

2.探索气球的多种玩法,培养创造力。

活动准备:

1.没充气的气球,充足气的气球。

2.打气筒一个。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充足气的气球,请幼儿摸一摸,猜猜气球里装有什么?

请小朋友摸一摸气球,有什么感觉?气球为什么会鼓鼓的?(里面有空气)

二、如果气球里没有空气会怎样?教师松开气球充气处的绳子,让幼儿感受空气从气球里出来,没有空气气球会变得瘪瘪的。

三、怎样使气球变得鼓鼓的?教师出示打气筒,给气球打气,让幼儿观察气球变大的过程。感知气球的存在。知道气球里装满了空气就会鼓起来。装的'空气越多,气球就越大;反之,装的空气少,气球就小。但是如果气球装的空气过多,气球就会爆掉。

四、空气有个怪脾气,喜欢从气球肚子里溜出来,怎样才能让气球吃得饱饱的,又不让空气跑出来呢?(用绳子绑紧)

五、发散幼儿思维,想想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也需要充入空气才能使用?

(汽车轮胎、游泳圈、救生衣、气垫船等)

六、教师小结:介绍空气与生命生活的关系。

七、做拍气球的游戏。

关于科学的教案4

活动准备

餐巾纸若干,卷纸若干,箩筐若干,油桶若干(有重有轻)

活动目标

积极合作,体验团结起来力量大的快乐。

大胆尝试,学习制作有力量的纸绳。

通过实验,萌发探索纸绳承受力的兴趣。

活动过 ……此处隐藏7627个字……们也可以去教室找一找,看看教室里有哪些东西是和上面的形状是一样的?)讨论完之后,教师向幼儿解说这些图形名称。介绍完就引入下一个游戏环节。

二、游戏活动

师:小朋友们,我们知道了这些图形的名字之后,现在老师要给这些图形施加魔法,让这些图形变成小鱼,然后请小朋友们帮小渔夫抓住每条小鱼,好吗?

1 、由教师制定一名幼儿当渔夫,另外制定 12 名幼儿当小鱼,其余当渔夫的小帮手。

2 、播放录制好的大海海浪的声音, 12 条小鱼和渔夫同时入场。

3 、师:今天的天气很不错,小渔夫要到海边捕小鱼,看!这里有好多好多的小鱼啊,他们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教师引导幼儿让他们在活动场地中像小鱼游来游去)。可是渔夫却钓不到小鱼。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快快帮助渔夫抓到他想要的鱼吧。

4 、由渔夫从圆形卡,三角形卡,长方形卡,梯形卡中抽出他想要的形状卡。然后示意给渔夫小帮手看。幼儿根据渔夫出示的形状卡去抓捕,抓到之后到制定的区域去(由教师提前画好一个大圈,能容纳 12 人)

5 、全部抓完之后,师:今天小朋友们真的很出色噢,各个都很棒,你们都是小小渔夫的好帮手,帮助小渔夫抓了那么多的鱼,小渔夫很高兴,他又可以高高兴兴的回家去了。

三、活动延伸

设计一个版块:图形大世界。让幼儿通过这次活动回去注意观察身边的图形,叫爸爸妈妈用相机拍下来,把拍出来的照片展示在图形大世界。

关于科学的教案15

教学目标:

1.能自己制定计划,探究一种动物或植物的昼夜变化情况;能够用二维记录表连续记录较长时间的观察结果。

2.对植物或动物在昼夜间的变化感兴趣;愿意对植物或动物的行为进行长期观察。

3.能举例说明昼夜变化对动植物行为有哪些影响。

4.意识到青少年要保证足够睡眠时间的重要性;关注人类在农业生产上是如何利用生物昼夜节律的。

材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彩笔等。

教学重点、难点:

意识到青少年要保证足够睡眠时间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

用2课时,其中引入部分和活动1用一课时,活动2和拓展活动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活动

活动目标:

1.能发现生物行为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2.有兴趣研究生物昼夜行为变化规律。

实施过程:

1.先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花钟图和多媒体课件,看有什么发现。

2.指导学生认识钟面内的各种花在1到12时不同时间内分别开放,钟面外的花在12到24时之间开放。认识过程中可以提一些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问题,利用花钟来判断时间。

3.引导学生讨论,观察了花钟以后有什么想法?进而引出昼夜变化对动植物影响的话题。

一、完成没有画完的画

活动目标:

1.能通过查阅资料,举例说明昼夜变化对动植物有什么影响。

2.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能用绘画的形式表示自己的分析结果。

实施过程:

1.以四人为一组。用30分钟时间完成。

2.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示意图,了解图中的生物行为与昼夜变化的关系。如:一些小鸟、蝴蝶喜欢在白天活动;猫头鹰、蛾子却喜欢在夜间活动。以此为基础,让学生列举更多的例子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下来。绘画时需要注意:一是首先要判断自己发现的实例是属于喜欢在白天活动的,还是喜欢在夜间活动的,分别画在左栏和右栏中;二是要尽量形象地表现动物或植物的活动或休息状态。

3.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画向同学展示,并用简练的语言做必要的说明。

二、对 昼夜行为变化的研究

活动目标:

1.能够选择一种动植物,探究其行为变化与昼夜的关系。

2.能够尝试用两种方法对同一种动植物的行为进行研究。

3.在研究时能愿意与同学分工合作。

4.意识到青少年要保证足够睡眠时间的重要性。

5.关注人类在农业生产中是如何利用生物昼夜节律的。

实施过程:

1.这项活动在课上布置,小组内分工明确后在下课后完成,完成后在课上交流总结。

2.本活动重在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活动中只要学生略有发现,就要给予表扬。

3.研究方法、成果形式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鼓励学生尝试查找资料,现场观察或请教等方法进行。

4.鼓励小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与教师和同学交流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新的发现等。

5.科学在线相当于对学生探究活动成果的总结和提升。引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生命活动与昼夜的关系。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在农业生产中是如何利用生物昼夜节律的,以及在利用过程中科学技术是如何发挥重要作用的。

如果没有昼夜变化,世界将会是什么样的呢?

活动目标:

1.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

2.能作出有一定根据的想像,没有昼夜变化会对世界产生什么影响。

实施过程:

在组织活动时对学生的回答可不加任何限制,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说出理由,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多做鼓励性评价,也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质疑。此拓展活动的目的还在于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昼夜变化会对生物带来影响。这样就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拓展知识

猫的'瞳孔变化

猫的眼睛的瞳孔在一昼夜中随光线强弱的周期变化而发生变化。白天中午时刻,光照强烈,瞳孔缩小,呈上下竖直的一条线;夜晚光线充分放大呈圆形,其他时刻呈不同程度的椭圆形。

生物节律

生命现象中的节律变化,叫做生物节律。在生命过程中,从分子、细胞到机体、群体各个层次上都有明显的时间周期现象,其周期从几秒、几天直至几月、几年。广泛存在的节律使生物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

林奈的花钟

林奈通过长期观察和研究,发现各种植物每天开花都有一定时间,他选择了一些植物,按它们开花的先后时间顺序,种在自己的花园里,要想知道几点钟了,只要去看看什么花在开放就行了,真是有趣极了。人们把林奈的这个别出心裁的创造叫“花钟”。花钟的开放时间是这样的。

蛇床花:黎明3点左右开放;

牵牛花:黎明4点左右开放;

野蔷薇:黎明5点左右开放;

龙葵花:清晨6点左右开放;

芍药花:清晨7点左右开放;

莲花: 上午8点左右开放;

半枝花:上午10点左右开放;

马齿苋花:中午12点左右开放;

万寿菊:下午3点左右开放;

紫茉莉:下午5点左右开放;

烟草花:下午6点左右开放;

剪秋罗花:晚上7点左右开放;

夜来香花:晚上8点左右开放;

昙花: 晚上9点左右开放。

《关于科学的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